close

  中新社汕頭5月22日電 題:濃縮僑鄉汕頭滄桑巨變 潮海關舊址成海外鄉親記憶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以前鐘樓一鳴,午炮即響。”22日,回鄉探親的新加坡潮籍華僑陳存在汕頭“潮海關”談起海關鐘樓,他似乎有說不完的回憶。記者瞭解到,這一“潮海關”舊址,每年都會接待很多專門前來尋訪的潮汕華僑華人。
  汕頭“潮海關”見證了汕頭口岸萬商雲集的輝煌歷程和百載商埠的滄桑巨變,是汕頭港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縮影和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潮海關即汕頭海關的前身,於1860年由清政府在汕頭港媽嶼島設立,關區西起香港,東至南澳島東部南澎島。汕頭是廣東省第二個設海關的口岸。
  據史料記載,1869至1948年間,從汕頭遠渡到東南亞各國謀生的潮汕鄉親就有近六百萬人。
  記者22日探訪這座汕頭“潮海關”舊址,該建築至今依然保留著原來的歐式古典建築風格。分為上下兩層,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走廊環繞四周。該館鐘樓頂端的獅頭雕塑顯得莊嚴肅穆。以羅馬數字標識的大鐘,每逢正點報時,鐘聲依舊洪亮清脆。
  “潮海關舊址鐘樓建於1921年,是汕頭開埠以來最早的建築之一,也是目前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早期海關鐘樓之一。2008年完成原貌修複並建成為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對外開放。”陳列館講解員向記者介紹。
  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開館以來,前來參觀的海內外游客逐年攀升,去年已突破1萬人次。
  在陳列館內,一樓展出的是1949年前潮汕地區海關的設立與歷史沿革,二樓展出1949年後汕頭海關的發展與建設。
  記者看到汕頭媽嶼關產房契原件、郭沫若任潮海關監督的咨文、“潮海關地界碑”實物複製件等一批重要文物和檔案。其中不少還是潮汕地區獨家收藏的展品,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把錫壺有近百年的歷史,工藝精良,是反映早期潮海關生活面貌的珍貴實物展品。可以說是陳列館的‘鎮館之寶’。”講解員向記者介紹。這把錫茶壺位於一樓展廳的一角,雖然已銹跡斑斑,但優美的鵝身造型依然顯示出製作者的獨具匠心。
  以海關鐘樓為代表的潮海關舊建築是潮汕華僑華人記憶里不可磨滅的印記,見證著汕頭口岸萬商雲集的輝煌歷程和百載商埠的滄桑巨變,是汕頭港對外貿易發展的縮影。
  “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但這些展品、文獻可以告訴他們,瞭解這段歷史。”來自新加波的潮籍鄉親陳雲說。如今的“潮海關”舊址,如一名老者向每一位參觀者講述著汕頭海關建關以來的歷史軌跡與汕頭開埠的發展歷程,“這段歷史應當被永遠銘記。”(完)  (原標題:濃縮僑鄉汕頭滄桑巨變 潮海關舊址成海外鄉親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77sspwu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